资质匠,办资质更简单

157-1882-9113

当前位置:资质匠 > 常见问题 > 正文

网络视听节目创意与案例分析

发布时间:2025-03-04 17:02阅读:

摘 要:媒体融合趋势下,扶贫类网络视听内容寻求着创新与变革。本文基于当前国家政策、媒介生态和社会环境,从内容优化、技术落地、互动参与多维度剖析扶贫类网络视听内容在推动文化扶贫、消费扶贫以及宣传国家扶贫政策等方面的作用,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理念及实践支持。

关键词:网络视听 扶贫内容 脱贫攻坚 创新路径

在全国上下戮力同心奋战脱贫攻坚之时,于融媒体环境中应运而生的扶贫类网络视听内容,也成为向民众展示扶贫政策效果、贫困户生活改善方式以及攻坚战发展方向的极佳途径,提高了群策群力、共同参与扶贫的力度。

一、内容优化:精品力作接轨大众需求

在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浪潮下,扶贫类网络视听内容正致力于开发多种形态,提升质量水平,接轨民众需求。

1.延伸节目形态,拓展分众市场互联网分众化、精细化的发展倾向令观众自发分流,网综、短视频等不同内容形态的用户群体有一定的区分度,单一同质的节目内容吸引力降低,开发多媒介形态的扶贫产品成为满足不同类型观众、拓展分众市场的有效手段。

(1)扶贫类微纪录片。微纪录片承继了纪实类节目严谨客观的特点,同时尊重受众间断性、不确定性、碎片化的观看方式,扩展了受众圈层。扶贫类微纪录片《四十年四十村》就以精练的时长、犀利的视角、平和的叙事关注湖南农村的精准扶贫,记录了40个随着脱贫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农村。该片摒弃了冗长繁杂的叙事,将湖南农民干劲十足的脱贫故事浓缩到几分钟内,同时恰当引用网络流行语等元素,做好了形态创新与严肃题材的平衡。还有如《我们都是追梦人》用朴实的话语讲述在社会基层努力奋进的人物故事,《我们在路上》《手艺扶贫》《承诺》《一片丹心为扶贫》等也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紧贴中央精神,以不同的叙事视角,深度挖掘了扶贫理念内涵。

《四十年四十村》/图片源自网络

(2)扶贫类短视频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.27亿人,2020年将达7.22亿人①。短视频符合融媒体时代数字化、移动化、社交化的传播特征,介入门槛较低,贫困户、政策执行者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到扶贫内容的创作中,使"造血式扶贫"②普及开来。如"山里DOU是好风光"文旅扶贫项目鼓励民众在抖音平台上发布短视频,借助日常生活劳作展示乡村无污染生态景观,宣传文旅品牌。同时,由9位抖音达人赴瑶寨等热门景点取材制播多条短视频,引流百万网友观看,吸引民众游览观摩,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。

(3)扶贫类网络综艺。近年来,颇多综艺节目聚焦脱贫攻坚、乡村生活,以市场导向强、融合度高、流量大等特征为助推器,创新节目内容设计,将文化娱乐与扶贫实践较好地结合在一起。如《野生厨房》将综艺节目与体验式真人秀融合起来,请人气嘉宾深入各地,在山野丛林中搜寻食材,制作特色美食,并与需要帮助的当地人积极互动,不仅宣传了偏远地区的美景美味,还展现了乡村教师、养殖户等的踏实刻苦、积极乐观,有时还在节目中直接售卖特色产品,客观呈现精准扶贫,提高了扶贫、脱贫的传播效能。

服务热线

157-1882-9113

微信号